4月24日下午,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携手文化艺术系“太平绣球”非遗传承基地,走进解放路街道市府社区市府小区党群驿站,开展“心暖夕阳・非遗传情”主题活动,为中老年居民送上心理健康服务与非遗文化体验。
活动现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跃萍与社区书记贾改梅进行了亲切交流。双方就如何深化校社合作、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常态化、创新非遗文化进社区模式等议题展开探讨,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双方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共同打造校社协同育人与文化传承的新样板。
活动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师栗慧芳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积极心理学小讲座。她结合中老年居民的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积极情绪培养、压力应对等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居民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在“幸福分享”互动环节中,居民们在栗慧芳老师的鼓励下,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价值,踊跃分享生活中的幸福点滴。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在交流互动中,积极情绪不断被激发,生活满意度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非遗疗愈的融合更是为活动增添了独特魅力。心理疏导巧妙地与手工疗愈相结合,以香包制作为载体,文化艺术系太平绣球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梁艳指导居民们进行制作。太平绣球非遗传承人刘云芳也来到现场,积极配合梁艳老师从布料的选择与裁剪,到香料的填充,再到精巧的缝制,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步骤,并手把手示范技巧。居民们专注投入,在一针一线间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不仅实现了身心的深度放松,更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促进了社会联结,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活动最后,大家纷纷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包。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香包在手中摇曳,承载着传统技艺的温度与个人创意的巧思。居民们相互欣赏、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这些凝聚着心血的香包,不仅是活动成果的见证,更是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关怀与积极心理学应用相融合的生动缩影。

此次活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心理健康服务形式,弘扬非遗文化,不仅为中老年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与非遗文化盛宴,更是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在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此类活动,在加强校社合作的基础上,让更多人感受到心理健康服务与非遗文化的魅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